什么是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它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后形成的纤维蛋白在体内降解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用于防止出血。当血液凝固后,纤维蛋白原会转化为纤维蛋白,而纤维蛋白在完成其止血功能后会被降解,产生D-二聚体。
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多种疾病的状态,包括血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体内存在异常的纤维蛋白降解,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血栓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D-二聚体检测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在这些疾病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被过度激活,导致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随后的降解,从而引起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如感染、风湿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在这些情况下,炎症反应会激活血液凝固系统,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
肿瘤性疾病
某些肿瘤性疾病,如癌症,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激活血液凝固系统,导致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
D-二聚体检测的原理
D-二聚体检测通常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可以检测血液样本中的D-二聚体水平。如果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常意味着存在上述提到的疾病状态。
D-二聚体检测的参考值
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而异,但一般来说,正常人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低于0.5mg/L。如果D-二聚体水平超过这个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包括:
评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和治疗效果。
监测炎症性疾病的活动程度。
辅助诊断肿瘤性疾病。
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D-二聚体检测的局限性
尽管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非特异性: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不能仅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就确诊某种疾病。
假阴性结果:在某些情况下,D-二聚体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到低水平的D-二聚体,导致假阴性结果。
假阳性结果:在某些情况下,D-二聚体检测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妊娠、手术等)产生假阳性结果。
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多种疾病的状态。它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